0    

《崇祯历书》

徐光启纪念馆

        明代后期,由于长期没有修历,历法误差越来越大,对于日月食的预测总是不准确。在徐光启等人的督促下,1629年9月1日,崇祯皇帝下旨修历,并命徐光启督领。徐光启以七十高龄亲临指导、进行测验,将中国传统测天制器的优秀方法与西方相结合,最终编撰成《崇祯历书》。
        《崇祯历书》共一百三十七卷,是一部汇集了几十种不同专题的历法著作的天文学丛书,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吸收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和数学思想。书中引进了第谷•布拉赫创立的天体运动体系和几何学的计算体系,以及地球为圆形的概念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,从而破除了传统天圆地方的观念,极大地提高了日月食和其他天文计算的精确度,引起了历法史上的彻底革新,奠定了后三百年天文历法的基础。从此,中国天文学纳入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,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如今使用的农历就是在《崇祯历书》的基础上完成的。
        《崇祯历书》于1629年徐光启领导历局开始编写,到1634年编完,徐光启本人在1633年病逝,因为大部分工作在徐在世的时候,都已经规划好并且完成,所以他去世之后,继任人李天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历书编完了。在1634年编完之后,并没有被皇帝颁行。为什么没有颁行?是因为它的优劣一直在争论,中国保守的力量仍然反对,他们反对将它颁行天下使用。于是双方一直争论,这个争论持续了10年。在这个争论过程当中,发生过8次中西天文学的较量,包括日食、月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的运动,这8次较量的内容都记录在《明史•历志》中。崇祯皇帝最终相信西方天文学确实比中国的传统天文学更好,1644年他下令颁行天下,但未及实施,明朝就灭亡了。1645年,参加修历的传教士汤若望将已完成的《崇祯历书》删改压缩成105卷,改称《西洋新法历书》,献给了朝廷,由清政府颁布实施。
点击按钮进行验证